利来首页

新聞中心

時事聚焦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 時事聚焦> 正文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正式發布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通訊員:黨委宣傳部責任編輯:日期:2022-06-01點擊:

忠誠擁護“兩個确立” 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在中國共産黨廣東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022年5月22日)

李希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産黨廣東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中國共産黨廣東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是在我們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豪情滿懷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忠誠擁護“兩個确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一、牢記囑托、感恩奮進,過去五年廣東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新成就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廣東視察,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為廣東改革發展定位導航。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肩負起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使命任務,團結帶領全省黨員幹部群衆,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精神,隆重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沉着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深入實施“1+1+9”工作部署,同全國一道如期打赢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踏上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新征程。

  一是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持續加強,政治生态不斷淨化優化。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制定實施省委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有力引領全省上下深刻認識“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強化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持續實施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面有效覆蓋。強化政治标準選人用人,各級領導班子建設不斷加強,風清氣正完成市縣鄉領導班子集中換屆和村(社區)“兩委”換屆。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徹底肅清李嘉、萬慶良惡劣影響,锲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完成中央巡視整改及本屆省委巡視全覆蓋,反腐敗鬥争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顯著成效,黨風政風持續好轉,為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堅強保證。

  二是經濟實力實現連年躍升,高質量發展邁出大步。落實“三新一高”要求,推動各項工作向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聚焦用力。2021年地區生産總值達12.44萬億元,連續33年居全國首位,繼廣州、深圳之後,佛山、東莞靠創新驅動、深耕制造業跻身萬億元級城市行列,全省市場主體超過1500萬戶,形成7個萬億元級産業集群。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挂牌運作,區域創新能力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實現市市通高鐵,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城市軌道運營裡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機場旅客吞吐量穩居全國第一。廣東經濟生存力、競争力、發展力、持續力顯著增強。

  三是改革開放取得重要進展,“兩個重要窗口”作用更加凸顯。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推動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穩健起步,深圳綜合改革試點40條首批授權事項全部落地,“灣區通”工程紮實推進,深交所創業闆改革并試點注冊制落地,廣州期貨交易所挂牌成立,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建成通車。“18+13”重大改革全面完成,機構改革任務高質量完成,數字政府、營商環境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廣東自貿試驗區36項改革全國首創,進出口總額突破8萬億元,五年實際利用外資超過7800億元,湛江巴斯夫、惠州埃克森美孚等百億美元級外資項目開工建設,全球貿易商、投資者繼續看好廣東、選擇廣東。

  四是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提高,突出短闆逐步轉化為潛力闆。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全面推進鄉村“五個振興”,構建起“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所有自然村完成人居環境基礎整治,湧現了一批生态宜居美麗鄉村,農村集中供水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從2.6∶1縮小到2.46∶1。注重打好産業、市場、科技、文化“四張牌”,荔枝、菠蘿、茶葉、柚子、橘紅、陳皮、花卉、水産等優質特色農産品賣出了好價錢,農民兄弟心中樂開了花。以功能區戰略為引領,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珠三角核心區發展能級持續提升,沿海經濟帶産業支撐作用更加強勁,北部生态發展區綠色發展步伐加快,“核”、“帶”、“區”在各自跑道上賽龍奪錦、各展所長、相得益彰。

  五是思想文化建設得到系統性強化,文化自信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深入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工程,不斷壯大主流輿論,彙聚起強大正能量。全面加強意識形态陣地管理,意識形态工作領導權進一步鞏固。深化精神文明創建九大行動,持續整治黃賭毒等醜惡現象,建成珠三角地區全國文明城市群。文藝精品創作捷報頻傳,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廣州國家版本館、廣東畫院等文化設施基本建成或投入使用,文化産業增加值連續18年居全國首位,文化強省建設呈現新氣象。

  六是生态環境質量發生巨大變化,綠色日益成為廣東發展的鮮明底色。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真金白銀投入近7500億元補上曆史欠賬,以超常規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PM2.5年平均濃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茅洲河、練江由污染典型變為治污典範,把江河安瀾、秀水長清放在首位建設萬裡碧道,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全面完成,基本建成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森林覆蓋率提高至58.7%,廣東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七是民生福祉得到實實在在提升,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持續将财政支出七成用于民生保障,帶着感情帶着責任每年辦好十件民生實事。省内脫貧攻堅成效顯著,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援藏援疆考核每年均名列前茅。水資源配置骨幹網工程建設穩步推進,長期困擾廣東的季節性、區域性缺水問題根本性改善前景可期。建立健全“小切口大變化”民生實事辦理制度,暢順春運、平安高考、廁所革命、垃圾分類、制止餐飲浪費等工作常抓長效。“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培訓768萬人次,有力幫助群衆就業創業、增收緻富,成為廣受歡迎的民生品牌。三甲醫院、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技師學院實現地市全覆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人民群衆在共建共享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

  八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有力有效,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取得重要成果。持續開展維護政治安全專項行動和預防化解社會矛盾專項治理,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取得紮實成效,掃黑除惡專項鬥争打掉涉黑組織305個、惡勢力犯罪集團1227個,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向好。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全面完成,P2P網貸機構全部退出。有效防禦超強台風“山竹”等自然災害,全鍊條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安全生産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年均分别下降17.7%和10.4%。地方立法質量明顯提高,法治政府建設紮實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不斷深化。打造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順應了人民群衆期待,成為廣東新的重要優勢。

  我們加強黨對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基層群衆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的領導,落實黨管武裝政治責任。人大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職權和代表作用充分發揮,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斷完善,愛國統一戰線進一步壯大,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進一步發揮,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鞏固。

  五年碩果累累,五年風雨兼程。面對“兩個大局”風雲激蕩,處在“兩個前沿”風口浪尖,我們在戰風鬥雨中砥砺前行。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廣東作為擁有廣州、深圳兩個超大型城市的人口大省,所經曆的大戰大考一波接一波;世界經濟遭遇嚴重衰退,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外經貿大省,面臨多年少有的困難環境;中美經貿摩擦向縱深發展,香港“修例風波”就發生在身邊,廣東所受影響首當其沖。五年來的每一程跨越、每一項成果,都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能夠實現的。這是在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全省上下不忘初心、接續奮鬥,在曆屆省委團結帶領父老鄉親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幹出來的;是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扭住一個又一個重大節點拼出來的;是擔當作為、開拓進取,抓住一個又一個曆史機遇創出來的;是堅決鬥争、化危為機,打好一場又一場硬仗赢回來的。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兩個維護”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引領全省上下形成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主基調。我們把“兩個維護”作為根本指針、标尺準繩,以上率下、層層傳導、反複強化,固化為黨員幹部的政治态度、政治信條,作為一切實踐活動的政治原則、政治保障。我們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傳遍廣東大地,傳到千家萬戶,傳遞給每一名幹部群衆,堅持用工作體現忠誠老實、用發展體現擔當負責、用解決問題體現落實成效,讓聽總書記話、跟總書記走、不辜負總書記厚望重托成為全省上下的共同心聲、共同意志。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核心就是力量,就是方向,就是未來,隻要堅定自覺擁戴核心、信賴核心、忠誠核心、維護核心,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大風大浪,我們都能夠團結一心、堅如磐石,信心百倍、破浪前行。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定不移用以統領廣東一切工作。我們堅持“大學習”,形成第一議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專題學習培訓等“組合拳”,推動學習貫徹層層遞進、走深走實。我們堅持“深調研”,接地氣、察實情、聚民智,把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同廣東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形成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具體行動方案和施工圖。我們堅持“真落實”,建立政治要件閉環落實和貫徹情況每年向省委全會報告等制度,創新省領導同志定點聯系市縣、省市工作協調對接等機制,抓主抓重、落細落實,一年接着一年幹,一錘接着一錘敲,奮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東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我們就有了思想上的“定盤星”、行動上的“指南針”,隻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就一定能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五年來,我們始終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重大國家戰略作為重大使命、重大責任,在服從服務大局中抓住廣東機遇。胸懷“國之大者”,扛起推進“雙區”、兩個合作區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職責。我們堅持站在全局謀一隅、謀好抓好一隅促全局,準确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戰略意圖,看遠、謀深、做實。我們堅持人人有責、人人有份、個個參與、全省受益、各地共享,建立改革、創新、産業、市場聯動傳導機制,以“點上突破”帶動“滿盤皆活”。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重大國家戰略賦予的使命責任非同尋常,帶來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隻要笃定心志向前推進,就一定能讓戰略利好疊加成為廣東發展的獨特優勢和強勁動力。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定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保障改善民生。我們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下大力氣解決群衆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等問題,努力用黨員幹部的辛苦一點、細緻一點、操心一點,換來父老鄉親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一點。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定貫徹“外防輸入、内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态清零”總方針,築牢疫情防控銅牆鐵壁,千方百計救治患者,全力守護父老鄉親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堅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打赢一場場防控硬仗,去年用最短時間有效處置廣州、深圳“5·21”疫情,全省高考考生無一因疫情缺考,今年面對深圳、東莞等地疫情果斷按下“慢行鍵”,迅速阻斷疫情傳播,最大限度減少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群衆生産生活的影響,把“兩難”變成了“兩全”;我們堅持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倡導“美好家園共同守護”、唱響“風雨過後是彩虹”,引領幹部群衆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我們堅持攜手港澳、支持港澳,全力協助香港抗擊疫情,有效阻斷向廣東、向内地擴散,同時調動各方力量保障供港供澳醫療和生活物資,彰顯了唇齒相依、血濃于水的同胞情誼。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績,隻要始終同人民群衆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就能夠作出正确抉擇,并依靠人民群衆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創造更美好生活。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學好用好習近平總書記教給的世界觀方法論,在頂風破浪行船中育先機開新局。我們堅持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對10類重大風險一一制定預案,有章有法、有闆有眼防範處置。我們堅持用好危與機的辯證法,把斷供目錄變成自主創新清單;針對貿易霸淩主義,我們大力拓展“朋友圈”,實現“東邊不亮西邊亮”。我們堅持在遊泳中學會遊泳、在鬥争中學會鬥争,總結形成全國全省“一盤棋”應急響應、重大突發事件“四個一”應急處置等行之有效的機制,用好複盤這個重要手段,吃一塹長一智,打一仗進一步。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習近平總書記教給的世界觀方法論是解決問題、破解難題的“金鑰匙”,隻要學習好運用好,就一定能在抗擊風險中創造機遇,推動各項事業行穩緻遠。

  五年奮鬥曆程,承載着習近平總書記為廣東改革發展傾注的大量心血,镌刻着總書記對廣東父老鄉親、山山水水的深情牽挂。在改革開放再出發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曆史交彙的關鍵時刻,是總書記兩次親臨廣東視察,面對面、手把手教導我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新征程,給予廣東幹部群衆最親切的關懷、最有力的指導和最強大的精神動力。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曆史關口,是總書記賦予我們建設“雙區”、兩個合作區、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每年都有重大利好、大事喜事接踵而至。在遭遇“三期疊加”、“三重沖擊”、“三重壓力”的重大考驗之時,是總書記洞察一切,時刻關注我們、引領我們、幫助我們。廣州市發生大規模遷移砍伐城市樹木問題後,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給予我們最及時的糾偏、最深刻的警示警醒,讓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受到了深刻的政治教育、黨性教育、思想教育、作風教育。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我們之所以能夠在複雜嚴峻形勢下書寫新時代改革發展新篇章,歸根到底靠的是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堅強領導,靠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靠的是總書記定于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靠的是總書記山高水長的關懷厚愛。忠誠擁護“兩個确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辦,是我們最深切的體會、最寶貴的經驗,是必須始終堅持的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也是我們奮進新征程最大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力量所在!

  領袖的教導關懷銘記于心,共同的奮鬥歲月難以忘懷。這裡,我代表中共廣東省委,向全省各級黨組織、共産黨員和幹部群衆,向老領導、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國家機關及其駐粵機構,向駐粵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幹警、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和廣大民兵預備役人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廣東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海内外朋友,緻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看到,我省還存在不少短闆弱項。主要是:原始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競争力還需增強;農業農村“潛力闆”有待進一步激發,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發展内生動力仍需進一步增強;精神文明建設、法治建設、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生态環保、社會事業等與群衆期盼還有差距;意識形态鬥争複雜嚴峻,用網管網治網能力有待提升;經濟金融、公共衛生、自然災害等領域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任務仍然較重;全面從嚴治黨仍有薄弱環節。這些問題要在今後工作中着力解決。

  二、把握大局大勢、扛起曆史責任,堅定不移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擘畫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踏上新征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面臨前所未有的外部風險挑戰,也具有諸多戰略性的有利條件。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統攬全局,親自擘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宏偉藍圖,親自賦予廣東在新征程中的使命任務。我們要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一張施工圖繪到底、幹到底,紮紮實實辦好廣東的事,為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展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光明前景,今後五年在新征程上具有重要意義。全省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認識“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橫琴和前海兩個合作區、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重大曆史機遇,深化實施“1+1+9”工作部署,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今後五年,全省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黨的建設開創新局面,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各級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持續增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更加鞏固。高質量發展實現新進步,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三農”基礎更加穩固,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作用充分彰顯。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戰略疊加效應充分釋放,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更加協調,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美麗廣東建設取得新成效,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邁出關鍵步伐,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生态環境持續改善。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顯提高,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共同富裕取得紮實進展,人民群衆過上更高品質的幸福生活。社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法規制度體系更加完善,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基層治理水平顯著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社會大局更加平安穩定。

  使命呼喚擔當,實幹成就未來。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從黨的百年奮鬥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發揚曆史主動精神,團結帶領全省人民迎難而上、敢于鬥争,朝着既定目标奮發努力、勇毅前行。

  三、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為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使命任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動全省各級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一)進一步深化黨的政治建設。引領黨員幹部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要時時事事處處向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看齊,嚴格執行省委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要嚴肅黨内政治生活,全面貫徹民主集中制,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大力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内政治文化。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持續鞏固深化肅清李嘉、萬慶良惡劣影響成果,牢記“五個必須”,杜絕“七個有之”,做到“三個決不允許”。

  (二)持續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抓好“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推進理論學習制度化常态化,深化落實第一議題等制度,完善“五學聯動”機制,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要做深做實調查研究,深化省情市情縣情認識,找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着力點和突破口。要強化學以緻用、知行合一,切實把學習成果體現到幹好本職工作、推動事業發展上。

  (三)築牢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突出夯實基層基礎,統籌推進各層級各領域黨組織建設。要持續實施新一輪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提升農村、城市社區、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兩新”組織黨建水平,加強新業态、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實施“頭雁”工程,打造堅強戰鬥堡壘,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要以抓黨建促進鄉村振興、引領基層治理,總結推廣汕尾等市經驗,推動更多力量和資源向基層下沉,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衆組織力、社會号召力。

  (四)着力建設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貫徹新時代好幹部标準,紮實做好幹部培育、選拔、管理、使用工作。要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突出政治标準,切實選優配強,着力鍛造忠實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堅強領導集體。要加強幹部教育培訓,實施幹部現代化建設能力提升計劃,促進增強“八項本領”,提升“七種能力”。要完善從嚴管理機制,健全幹部擔當作為激勵和保護機制,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導向。要統籌抓好優秀年輕幹部和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黨外幹部的培養使用,關心關愛基層幹部,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做好新時代老幹部工作。要完善黨管人才工作格局,加強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

  (五)馳而不息推進正風肅紀反腐。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以永遠在路上的執着和韌勁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要加固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堤壩,深挖細查隐形變異“四風”問題,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要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深化政治巡視巡察,強化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完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突出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要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态勢,重點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深入整治群衆身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和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不斷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的戰略目标。要把正風肅紀反腐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推動發展貫通起來,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

  (六)完善落實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要完善和落實黨領導人大工作的制度機制,支持和保證全省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制度載體作用。要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協做好思想引導、彙聚力量、議政建言、服務大局各項工作。要堅持和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積極發揮作用,紮實做好民族、宗教、港澳、對台、僑務等工作。要加強對群團組織的領導,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群衆組織作用。要服務黨和國家對外工作大局,不斷深化對外交流合作。要堅持黨管武裝,強化國防動員、軍民融合、雙擁共建、國防教育等工作。

  同志們!辦好廣東的事情,關鍵在黨。我們要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把全省各級黨組織建設好、建設強,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鬥力,更好團結帶領全省幹部群衆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四、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為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使命任務注入源源不絕的強大動力

  始終保持勇立潮頭、敢為人先、攻堅克難的膽識氣魄,堅定不移走好改革開放這條正确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實。

  (一)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發新的發展活力。要強化重大改革試點先行探索,批次推動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授權事項落地,支持橫琴合作區以清單式申請授權方式在重點領域深化改革,推進前海合作區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支持深港河套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帶動廣州、佛山、東莞、中山等市的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協同探索,推進佛山順德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等基層改革探索。要強化創造型、引領型改革突破,聚焦科技創新、國資國企、協調發展、高水平開放、民生服務、生态環境等領域先行先試,打造标志性引領性改革品牌。要強化經濟體制改革牽引,紮實推進高标準市場體系建設,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等改革,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帶動各領域改革縱深推進、同向合成。要強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示範,推進廣州、深圳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持續抓好數字政府、信用廣東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審批流程全過程優化、事前事中事後全鍊條監管、企業發展全周期服務,讓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成為廣東的金字招牌。

  (二)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着力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要鞏固提升對外經貿合作水平,大力發展數字貿易、跨境電商等新業态,打造一批全球性重要産品中轉集拼中心和大宗商品儲運基地,牢牢掌握要素配置關鍵環節、供需對接關鍵鍊條、内外循環關鍵通道,推動高質量引進來、高水平走出去,深化與跨國企業戰略合作,引進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要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發揮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3個自貿片區作用,積極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等高标準國際經貿規則,牽引制度型開放不斷取得突破。要切實強化開放安全,全面提升自身競争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

  (三)積極搶占改革開放制高點,在服務大局中展現廣東擔當。要堅持運用好經濟特區“十條寶貴經驗”,把深圳、珠海、汕頭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要全力打造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引擎,不斷深化與共建國家和地區合作。要助力國家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支持企業參與行業性國際規則和标準制定。要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堅持文化引僑、平台聯僑、政策惠僑、經濟聚僑,支持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等平台建設,引導華僑華人更好發揮投資興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作用。

  同志們!40多年前,以習仲勳老書記為代表的廣東改革開放開創者先行者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帶領廣東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跨越式發展的光輝曆程。我們要飲水思源,把改革開放精神代代相傳,在新征程奮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五、深化落實九項重點工作任務,在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使命任務上不斷展現新作為、幹出新氣象

  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以九項重點工作任務為牽引,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現代化建設,不斷開創廣東改革發展新局面。

  (一)縱深推進“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持續釋放戰略疊加效應和強大驅動效應。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咬定青山舉全省之力做好這篇大文章,全力服務“一國兩制”大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一是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要強化區域創新協同,依托深港河套等重大創新載體,探索完善聯通港澳、接軌國際的科技創新管理機制,攜手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要推動産業深度融合發展,把港澳現代金融、專業服務等優勢與廣東制造業、龐大市場等優勢結合起來,全面提升灣區産業競争力。要深化對外開放合作,共建開放大平台、經貿大網絡、灣區大市場,支持粵港澳三地企業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争。

  二是堅持軟硬聯通并舉,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要推動三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積極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多樣化實現形式。要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數字灣區”,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便捷流動。要深化民生領域合作,高标準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推進在粵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要共建人文灣區,攜手港澳高水平辦好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第十二屆全國殘運會暨第九屆全國特奧會,深入推進大灣區文化圈和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建設,吸引海内外遊客前來領略科技之光、文明之光、時尚之光,釋放大灣區強大的經濟輻射力、文化影響力。

  三是加強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要推動橫琴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一國兩制”優勢的區域開發示範,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适度多元發展,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要推動前海打造依托香港、服務内地、面向世界的開放新高地,系統優化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布局,建設國際化城市新中心,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高水平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要推動南沙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建設大灣區國際航運、金融和科技創新功能承載區。要推動佛山三龍灣、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區、東莞濱海灣、中山翠亨新區、江門大廣海灣、肇慶新區等特色平台建設,協同提升全面擴大開放水平。

  同志們!推進“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意義重大、責任重大。我們要攜手香港、澳門建設世界級的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高高樹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充分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大真理力量、實踐偉力。

  (二)做實做強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供需兩端協同、内外雙向發力,構築内暢外聯的高水平産業鍊、貿易橋、基礎設施網,在服務和融入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是建設更具國際競争力的現代産業體系。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以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為主抓手,推動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鍊中高端。要着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鞏固10個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優勢,推進1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創新發展,建設一批承載大項目、大集群的大型産業集聚區。要着力構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産業鍊供應鍊,以“鍊長+鍊主制”深入推進穩鍊補鍊強鍊控鍊,增強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抗沖擊能力。要培育發展優質企業,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鞏固壯大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發展提升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企業、培育打造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支持做強一批基礎保障骨幹企業,催生更多世界一流企業,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要強化數字經濟引領,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實施數字化轉型促進行動,為現代産業體系建設插上騰飛的翅膀。

  二是擴内需穩外需并舉塑造強大市場優勢。牢牢把握擴大内需戰略基點,深入實施貿易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形成以我為主、更好利用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格局。要充分激發省内需求潛力,推進廣州、深圳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消費樞紐,聚焦優化結構擴大有效投資,引導資金更多投向制造業、“兩新一重”、民生補短闆等重點領域。要強化國内市場布局,加強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及雄安新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對接聯動,用好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和省際合作機制,在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中赢得更大市場。要優化拓展國際市場,實施“粵貿全球”計劃,提升廣交會、高交會、文博會等展會能級,促進内外貿優勢相互轉化、疊加強化。

  三是全面加強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堅持系統謀劃、整體協同,讓支撐經濟發展、促進内外循環的“骨骼”更強壯、“血脈”更暢通。要強化網絡型基礎設施的先導支撐,聚焦聯網、補網、強鍊,大力發展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和貨運鐵路,完善東聯閩浙、西接桂黔、北通湘贛、南至海南的省際交通網絡,加快建設“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完善智能電網、油氣管網和能源産供儲銷體系;加快推進粵西、粵東、珠三角、珠中江、東深供水等水資源配置工程,構建豐枯互補、區域互濟、江河互通的“五縱五橫”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要強化産業升級基礎設施的帶動引領,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推動5G網絡全域覆蓋。要強化城鄉基礎設施的統籌保障,推進國家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推動農村水電路氣網郵等設施提檔升級,讓城鄉運行更高效、更安全、更智慧。

  同志們!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廣東的根本出路。我們要聚力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增強暢通國内大循環和聯通國内國際雙循環的功能,以自身發展的确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确定性,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的戰略優勢。

  (三)聚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産業創新高地。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強省建設,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态鍊,推動廣東科技和産業創新優勢在新的高度立起來強起來。

  一是積極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廣東路徑”。要瞄準戰略需求強力攻關,實施新一輪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深入推進“廣東強芯”工程、核心軟件攻關工程、顯示制造裝備璀璨行動計劃,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掌握更多“殺手锏”技術,儲備若幹前沿技術。要集中資源鍛造戰略科技力量,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牽引,構建以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為主軸,以港深莞、廣佛、澳珠為極點,其他城市協同支撐的“兩廊三極多節點”創新格局,發揮好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國之重器”作用,建好用好東莞散裂中子源、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江門中微子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争取一批全國重點實驗室在粵布局,高水平建設省實驗室,更好鍊接國際高端創新資源、彙聚全球頂尖研究團隊。要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進産學研深度融合,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二是做強關鍵鍊條提升創新整體效能。要打造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實施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十年“卓粵”計劃,催生更多原創成果。要打造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先行地,創新運用“揭榜挂帥”、“賽馬制”等機制,更好激發創新活力、引領攻關突破。要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最佳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權交易市場,全面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産業強、經濟強的通道。要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完善科技信貸、多層次資本市場等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創新。

  三是抓住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契機推進人才強省建設。要聚焦高精尖缺打造科技創新主力軍,繪制全球高精尖缺人才地圖和引才圖譜,引育集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要攜手港澳促進人才協同發展,創新實施“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科研在港澳、轉化在内地”等模式,精準鍊接全球一流人才。要立足自主培養造就一流人才方陣,發揮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陣地作用,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源源不斷造就基礎學科人才、基礎研究人才等各類人才。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營造愛才如命、惜才如金的制度環境,高标準打造創新人才高地示範區,讓更多千裡馬在廣東大地競相奔騰。

  同志們!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讨不來,打破封鎖、突出重圍,惟有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我們要有志氣和骨氣勇攀科技高峰,甩掉“卡脖子”的手,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圍繞把短闆變成潛力闆持續用力,全面推動我省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一是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确保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要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加強高标準農田建設,推進灌區現代化改造,促進糧食穩産增産。要深入實施“粵強種芯”工程,打造廣州、深圳種業創新高地,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裡。要深入踐行大食物觀,向森林、江河湖海、設施農業要食物,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更好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二是着力構建現代鄉村産業體系,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要做強特色農業産業,完善“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産業體系,推進嶺南蔬果、畜禽、水産、南藥、茶葉等培優提質,打造更高水平的現代農業産業集群,支持河源燈塔盆地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雲浮建設國家中藥種質資源庫。要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預制菜等農産品精深加工,培育壯大鄉村旅遊、都市農業、數字農業等新業态。要健全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強化科技、信息、金融等支撐,推進農産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争力。

  三是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促進鄉村宜居宜業。要紮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連線成片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帶,保護鄉村特色風貌,讓鄉村既保留鄉愁韻味,又富有現代魅力。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井然有序又生機勃勃的善治鄉村。要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高水平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讓農村群衆在家門口享受更高質量服務。

  四是大力培育現代農民,促進農民富裕富足。要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深入推進駐鎮幫鎮扶村,持續開展“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推進農民增收緻富,強化“基地+農戶”、“公司+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要繁榮發展鄉村文化,促進移風易俗,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同志們!廣東推進現代化建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也在農村。我們要以更有力舉措、彙聚更強大力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

  (五)推動“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積厚成勢,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這幾年,我們立足各區域功能定位,建立全域統籌機制和差别化政策體系,整體謀劃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布局、公共服務配置,推動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贛深高鐵等通車運營,廣汕汕高鐵、廣湛高鐵、深江鐵路、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等加快建設,“3+4+8”世界級機場群和世界級港口群加快成型,發達的交通網疊加聯系日益緊密的産業鍊、創新鍊,把發展動力傳遞輻射到四面八方,加上“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等帶來的重大機遇,廣州、深圳核心引擎功能更加強勁,佛山、東莞以萬億元級的體量邁進新發展階段,珠海一躍成為内地唯一與港澳同時陸路相連的城市、正成長為我省又一重要引擎,珠三角各市依托廣深港、廣珠澳兩個廊道的傳導效應,彙聚起強大的發展勢能、改革動能;沿海經濟帶充分發揮“雙核+雙副中心”、“灣+帶”等聯動機制作用,促進要素優化配置、産業協同發展,綠色石化、綠色鋼鐵、海工裝備等世界級産業帶成型成勢;北部生态發展區生态屏障進一步鞏固,對内拓展“橋頭堡”的優勢凸顯,貫通城鄉、聯接工農、鍊接灣區的綠色生态經濟體系、産業協作體系逐步發力,在綠色崛起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好局面來之不易,要久久為功,精細施工,持續推動“核”、“帶”、“區”打好特色牌、協作牌,進一步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一是突出創新驅動、示範帶動,把珠三角核心區打造成更具輻射力的改革發展主引擎。要提升發展能級,支持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推進與深圳“雙城”聯動,牽引珠三角地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培育更多全球名企、全球名品、全球标準,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高地和總部經濟集聚地。要提升城市功能品質,下足“繡花功夫”,提高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建設宜居、創新、智慧、綠色、人文、韌性城市,增強服務全省全域的現代金融、國際商貿、信息樞紐、教育醫療等功能。要提升一體化水平,把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作為突破口,深化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社會治理等對接融合,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着力打造環珠江口100公裡“黃金内灣”,帶動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協同發展、聚勢騰飛。

  二是突出陸海統籌、港産聯動,把沿海經濟帶打造成更具承載力的産業發展主戰場。要強化港産城整體布局,堅持以港興城、以港強産、以港促聯,高标準規劃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群,一體推動新城新區、産業園區等平台發展,串珠成鍊塑造具有強大引力場的沿海城市帶、産業集聚帶、濱海旅遊帶。要拓展藍色發展空間,向海圖興、向海圖強,做大做強臨港重化、海工裝備、海洋漁業等優勢産業,加快發展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等新興産業,全面建設海洋強省。要做強東西兩翼新增長極,提升汕頭、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綜合實力,支持汕頭參與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建設,推動湛江進一步對接海南自由貿易港、北部灣城市群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建設,支持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陽江國際風電城、茂名綠色化工和氫能産業園、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等建設,增強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發展動能,讓東西兩翼更強勁舞動起來。

  三是突出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把北部生态發展區打造成更具持續力的生态發展新标杆。要堅持點狀開發、面上保護,集聚發展中心城區、重點縣區、中心鎮和重點園區,形成生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有機統一的可持續發展格局。要推動生态産業化、産業生态化,建設以生态農業、綠色工業、生态旅遊為主體的産業體系,确保“米袋子”,優化實施“菜籃子”、“果盤子”、“水缸子”、“茶罐子”、“油瓶子”等系列培育工程,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要對接珠三角、融入大灣區,建立市場、科技、資金、人才等全方位對接機制,建設一批大灣區産業協作基地,更好銜接先進要素資源、搭上高質量發展快車。

  四是突出優勢互補、雙向拓展,完善動力傳導體系。要探索完善區域合作新模式,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赢”,強化廣州—湛江、深圳—汕頭深度協作,深入推進深汕特别合作區、廣清經濟特别合作區建設,鞏固完善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粵北長期對口幫扶長效機制,推動珠三角産業在省内有序梯度轉移。要建立健全區域政策統籌機制,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完善生态補償長效機制,繼續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和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支持梅州建設粵閩贛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要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實施縣域高質量發展工程,培育一批産業強、環境優、特色鮮明的經濟強縣。

  同志們!廣東每一個區域、每一個地方都是充滿潛力、迸發活力的熱土。我們要推動各區域高質量協調發展,讓強者更強、優者更優,讓趕上來者發揮後發優勢,繪就“核”、“帶”、“區”各呈異彩、交相輝映的新時代廣東壯美畫卷。

  (六)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不斷凝聚奮進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力量。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塑造與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文化優勢。

  一是牢牢掌握意識形态工作領導權。要大力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工程,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要積極實施主旋律弘揚工程,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要深入實施對外傳播工程,生動鮮活講好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廣東故事。要嚴格落實意識形态工作責任制,堅決守好意識形态安全“南大門”。

  二是加強高品質文化供給。要鑄就廣東文藝新高峰,實施文藝精品創作扶持計劃,打造更多彰顯中國精神、時代氣象、嶺南風韻的扛鼎之作,讓高原寬廣遼闊、高峰林立叠起,名家大師人才輩出、精品力作不斷湧現。要推進區域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建設,把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廣州國家版本館、廣東畫院、粵劇文化中心、人民藝術中心、深圳歌劇院等打造成為文化新地标,不斷健全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要推進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建設,培育新型文化業态、文化企業和文化消費模式,打造數字文化引領地、文化創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範地。要加強文化領域體制機制創新,構建促進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打造高水平演藝集聚區。

  三是全面提升社會文明程度。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保護利用好中共三大會址、廣州農講所、紅宮紅場、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中央紅色交通線廣東段、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等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紅色血脈。要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健全志願服務工作體系,引導全社會争做新時代奮鬥者。要深化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接續實施精神文明創建九大行動,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讓文明之花開遍廣東大地。

  四是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施嶺南文化“雙創”工程,在“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融入中華文化大美。要強化曆史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統籌曆史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健全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保護體系,用心保護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推進嶺南文化活化利用,做強粵劇等嶺南戲曲、嶺南美術、廣東音樂等特色品牌,加強醒獅、龍舟、粵繡、剪紙、廣彩、陶藝、木雕、玉雕、端硯、涼茶、工夫茶等非遺項目活态傳承,擦亮“食在廣東”文化名片,支持潮州等市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态保護區。要積極推動文化走出去,深入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讓更多國外受衆在領略中華文化中感悟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同志們!廣東文化底蘊深厚,獨具特色魅力,文化強省建設前景動人。我們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激濁揚清、守正創新,努力交出精神文明建設優異答卷,讓父老鄉親不僅物質日益富足、精神也更加富有,讓陽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和行為在廣東大地蔚然成風。

  (七)持續強化生态文明建設,着力打造美麗中國的廣東樣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統籌污染治理、生态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生态環境持續改善。

  一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緊盯關鍵重點持續發力。要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按照“控煤、節油、提氣、增非化石、輸清潔電”的思路,有序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加快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要推動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變革,深入推進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大力發展清潔生産、節能環保産業和綠色低碳技術,倡導簡約适度的生活風尚。要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建立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機制,健全碳普惠機制,完善碳交易市場機制,穩步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打好碧水保衛戰,聚焦重點河庫支流、城鄉黑臭水體、珠江口鄰近海域等,狠抓污染治理和生态擴容。要打好藍天保衛戰,以臭氧防治為重點,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持續提升空氣質量。要打好淨土保衛戰,推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推進珠三角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要推進污水、垃圾、固廢處理設施城鄉均衡覆蓋,構建集治污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

  三是持續加強生态建設與保護。要築牢生态安全屏障,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構建“一鍊兩屏多廊道”生态安全格局,高标準推進綠美廣東、古樹名木保護等行動,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要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以南嶺國家公園為龍頭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創建華南國家植物園,打造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形成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要健全生态保護長效機制,深化河湖長制、林長制,不斷完善生态監管體系。

  同志們!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态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守護好廣東的一草一木、萬水千山,讓這片祖祖輩輩、子孫後代賴以生存的熱土福地青山常在、秀水長清、空氣常新。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堅持“小切口大變化”解決好群衆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進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創造高品質生活。

  一是持續提高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高質量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以技能提升促進穩定就業、帶動收入增長。要實施居民收入提高計劃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行動,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财産性收入渠道。要落實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二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健全教育保障體系,擴大優質教育供給,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域高中整體提升,推動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實施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闆、強特色”提升計劃,辦好特殊教育,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要深化教育改革,做好“雙減”工作,倡導終生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營造尊師重教良好風尚。

  三是積極發展衛生健康事業。要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深化愛國衛生運動,慎終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全力守護人民群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要以創建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示範省為牽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際醫學中心、高水平醫院建設,實施新一輪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計劃,大力支持中醫藥發展,打造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動群衆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産業協調發展。

  四是織密紮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要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穩步提高社保統籌層次和待遇水平。要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安置制度,格外關愛獨居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困難群體。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健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要着力建設全齡友好型社會,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優化積極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強化“一老一小”服務供給,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讓民生暖陽遍灑廣東大地。

  同志們!民生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們要牢記初心使命,不斷增進民生福祉,逐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讓共同富裕看得見、摸得着、有溫度、可感知,讓父老鄉親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芝麻開花節節高!

  (九)深入推進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持續打造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安全發展貫穿發展各領域全過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社會治理,守護好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甯。

  一是全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未雨綢缪、周密管控、嚴防死守,防止發生“黑天鵝”、“灰犀牛”事件。要堅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持續開展維護政治安全專項行動,敢于鬥争、善于鬥争。要突出防範化解經濟金融風險,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争監管執法,實施平台經濟常态化監管,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要有效維護公共安全,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常态化開展掃黑除惡鬥争,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整治,加強自然災害防禦和重大安防工程建設,提升本質安全水平。要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強化應急物資、隊伍、裝備、設施等建設,用好全國全省“一盤棋”應急響應和重大突發事件“四個一”應急處置等制度機制,不斷增強全災種救援能力和急難險重任務處置能力。

  二是加快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信訪工作制度改革,構建“綜合網格+綜治中心+‘粵平安’雲平台”的全覆蓋立體式智能化工作體系。要深化網絡社會綜合治理,構建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清朗網絡空間。要加強市域社會治理,完善常态化和應急處突動态銜接機制,以一市一域的安全穩定夯實全省全域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

  三是紮實推進全面依法治省。要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注重開展“小切口”立法,強化“雙區”、兩個合作區等重大國家戰略法治服務保障。要深入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要深化法治建設“四級同創”,完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斷開創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

  同志們!國泰民安是人民群衆最基本、最普遍的願望。我們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廣東法治廣東,讓人民群衆時時感受到平安就在身邊、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同志們!千裡之行、始于足下,征途漫漫、惟有奮鬥!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深圳蓮花山山頂平台上,俯瞰深圳全貌,深情地說道:“經過40年的發展,深圳還是一個年輕的城市,蓬勃向上、欣欣向榮”;“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我們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那時的深圳又将是另外一番景象”。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寄語,指點的是深圳、是廣東滄海桑田的曆史巨變,昭示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可比拟的顯著優勢,瞻望的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燦爛輝煌的光明前景,飽含的期待感人至深,交付的重托意蘊深遠。我們有幸在這個曆史節點上接過接力棒,就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厚望重托牢牢扛在肩上,跑好我們這一棒的高質量。要始終保持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帶領全省幹部群衆萬衆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打出新天地、幹出新業績。要掌握“緻廣大而盡精微”的成事之道,既常觀大勢、常思大局,又一葉知秋、見微知著,把各項工作落細落實落到位。要保持“苦幹實幹、能幹善幹”的實踐品格,甘當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不用揚鞭自奮蹄,以辛勤的汗水把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成美好現實,以廣東創造的新輝煌在我國現代化建設恢弘畫卷上寫下增光添彩的一筆,以無悔的擔當作為譜寫不負黨、不負人民、不負時代的人生華章。

  同志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态、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态,推動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XML 地圖